“后奥运时代”对建筑业意味着什么
宣布时间:2008-08-22
北京奥运会正在举行。我们在观赏各国体育健儿的精彩演出,享受竞技体育的魅力的同时,也为建筑业进入“后奥运时代”在思考在准备,议论比较多的话题是:建筑业作为首当其冲受益于奥运的行业,在奥运会结束后是否会因为都会建设放缓而陷入低谷? 京津地区 新的投资计划和偏向已经确定 据介绍,北京为举办奥运会,从2002年至2008年,共投入2800多亿元,其中,都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00亿元,体育设施建设投入170亿元,环保设施建设投入713亿元,奥运会期间的运营用度117亿元。这2800亿元是与奥运会相关的直接支出,它也是拉动北京经济这几年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此而言,奥运会后这部分支出的急剧减少将成为后奥运低谷泛起的主要诱因。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除了直接用于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新增牢固资产投资约1400亿元外,其余的许多基础设施投资,好比环保交通等项目,并非全是为了奥运而建,主要照旧为了都会自身生长的需要,只是奥运会使它们的建设规模提前了。更重要的是,北京在建设奥运工程的同时,实时制定了新的投资计划和偏向,北京“十一五”计划确定的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领域相继实施,从而将对奥运会之后的投资增长起到拉行动用。
最引人注目的是,京津地区,环渤海地区的建设规模锋头正健。近日奥运新闻中心召开“北京市公共事业生长成绩”新闻宣布会,北京市发改委委员梁昌新介绍,奥运会后都会建设还将处于一个生长阶段,不会泛起导致都会建设、经济增速大幅度减缓的现象。梁昌新说,去年北京市在社会公共效劳领域共投资32个亿,今年市政府投资40个亿左右。北京市现在计划有三个新城:亦庄、通州、顺义,以后许多大型的社会公共效劳设施将更多投向新城建设。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谈话人王海平体现,北京政府已对未来投资偏向进行了计划,投资重点将向新农村和新城建设两大领域转移。 再看天津地区,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前两年在津中央单位和地方单位投资增幅比较剖析,十五期间中央在津投资呈逐年递增趋势,但进入“十一五”时期,由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生长战略,以及天津优良的区域优势,中央在津投资大幅攀升,增幅高于十五时期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天津市城镇牢固资产投资增长的强劲动力。
2007年中央单位在津投资完成473.53亿元,比2006年增长44.9%,横跨天津市城镇牢固资产投资平均增速(30.3%)14.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天津市牢固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到2011年全部建成的中国蓝星天津临港化工新质料基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二、三期工程等中央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中央单位在津新一轮投资热潮又将拉开序幕,预计到“十一五”末期,中央在津投资总量将抵达2000亿元左右,中央在津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将对天津经济生长做出积极孝敬。 随着京津高铁、京津高速的开通,剖析人士认为,快捷的交通有利于两地工业结构调解,形成研发、设计和销售、效劳两端在北京,加工生产在天津的模式,京津配合打造北方经济“双核中心”将加速。 海内基础设施建设 下半年有效价值越创造显。
凭据“国泰君安”的专业人士剖析,2008年上半年建筑业收入同增25.9%(上年同期26.1%)、利润同增42.2%(上年同期47.4%),利润率2.36%(上年同期2.09%);建筑业企业衡宇建筑施工面积同增20.1%(上年同期16.9%)。第2季度收入同增25.0%、利润同增35.1%、利润率2.59%(上年2.40%)。上半年行业生长仍处于良性轨道,仍延续了上年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的态势,但收入增速同比略有下滑。2008上半年建筑装置工程价格同比上涨14.6%,其中质料费价格上涨16.5%,人工费价格上涨13.3%,机械使用费价格上涨6.9%,相应行业毛利率应有压力。
上半年细分行业投资开始明显剖析:铁路建设基本建设投资同增29%(上年同期-2%),呈加速趋势;公路建设投资同增0.4%(上年同期9.3%),增速同比下滑;水泥行业投资同增70%(上年同期37%),同增加速;都会公共交通业同增23%(上年37%)。房地产开发投资33.5%(上年同期28.5%)。预期下半年行业景气花样仍不会爆发大的变革,铁路建设和水泥投资仍维持高位,公路建设仍将维持低位,但房地产投资下半年将明显弱于上半年。铁建、中铁、中材、隧道所处行业仍是最景气、相对最抗紧缩行业。
铁建、中铁占收入比20-30%,公路投资减速对铁路加速组成对冲,对毛利率提升和治理用度率下降幅度过高期望并不现实。出于财务用度降低等原因,中期业绩仍可期待。
中国的都会化进程远未完成, 建筑业不乏增长点
建筑业是奥运会首当其冲受益的行业。如在奥运会建设期间,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建筑指数在奥运前1—2年即开始提升。但奥运会结束、失去奥运项目需求后,基建板块的走势将取决于是否有新项目来维持业务量。日本在东京奥运会期间的建筑投资太过集中,造成奥运会结束后缺乏新的投资热点项目,就直接影响了其建筑行业的可连续生长。而韩国则把与奥运相关的建筑投资疏散到7年中完成,且奥运会结束后另有西海岸开发这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并未泛起建筑行业业绩大幅下滑的局面。
和前几届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相比,中国的都会化、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化建设仍将连续,奥运投资占我国投资总额的比例很小。并且,北京的奥运投资也是漫衍在7年中完成的。除非泛起大的调控,后奥运时期我国基建行业将不会缺乏业务增长点。正如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所说,因准备奥运而投资的行业也不保存投资过热需要调解的情况,相横竖是目前行业结构中紧缺的、在奥运后能够大展宏图的行业。总体来看,从中国建筑颐魅整体看,奥运的直接影响都是局部和短暂的。重要的是,奥运场馆建筑的高标准和建设中新技术应用使海内建筑企业迅速生长,并积累了大宗大型项目建设经验,为海内建筑企业加入国际竞争涤讪基础。
危害更多来自宏观经济 中的不确定因素
建筑业对上游工业,对经济的基本面依附性较大,利好照旧危害,不但仅在于投资规模。后奥运时代,我们还要配合面对的是:国际经济情况不确定的因素,自然灾害的影响,海内经济运行的矛盾和一部分企业运营中遇到的流动资金紧缺、本钱压力大等困难。就这一点来看,我们要一手抓市场,一手抓转变生长模式,可能后一手更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