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孕育工程企业外洋变局
宣布时间:2015-07-02
日前,商务部宣布消息,前四月外洋工程承包新条约额34.5%来自“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一个机缘,也是一个考验,不管是未来国界、角色定位,照旧生长模式,工程企业都面临着改变。新形势下,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或将泛起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国界之变:
企业市场目标越发集中
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宣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条约额191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424亿美元,业务广泛19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亚洲新签条约额842亿美元,完成条约额640亿美元;在非洲新签条约额750亿美元,完成条约额530亿美元。亚洲和非洲的新签条约额与完成条约额划分占到了总量的83%、82%。
“一带一路”领悟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沿线64个国家,随后更打入了欧洲,匈牙利成为第一个确认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随着政策的倾斜,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泛起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国界是否会因此改变?
浙江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业务总监朱宏文认为,目前我国的工程承包在外洋市场已经拓展得比较广,一些企业在古板国家的市场不绝萎缩。如果仅仅从国界的扩张上来讲,“一带一路”并纷歧定会使对外承包业务从地区上扩得更宽,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对外承包工程开创了新的市场,工程承包企业的市场目标越发集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角色之变:
向投资发动承包转型
自“一带一路”政策提出以后,沿线不少国家便纷纷向我国示好,并签署一项项协议。在新形势下,古板的承包模式已经不可满足企业快速生长的需要,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角色转型。
朱宏文体现,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市场的竞争已从设计、采购、施工和工程治理的综合能力的竞争演变为企业融资能力的竞争。我国工程承包商已经被动和主动的面临转型,要从承包工程向投资发动承包转变。
“已往几年对外承包工程的模式以EPC为主,同时也泛起EPC+F等多种与融资结合的模式,现在市场上对承包商带资、融资、投资需求越来越大,BT、BOT、PPP等集工程建设、投资和项目运营类于一身的项目大幅增长。市场的猛烈竞争已迫使一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始向投资发动承包转型,“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市场机缘以及融资支持,使这些计划转型的企业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可是企业必须对这样的转型有充分的准备。“她体现。
对外承包工程领域的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投融资能力的竞争,许多企业已意识到,加入项目投资是必不可少的经营手段。在外洋生长的历程中,中国承包工程企业积极探索商业模式立异,通过投资、并购,开始了业务的转型升级。2014年,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第一单外洋并购交易,收购美国知名承包商PLAZA建筑;今年5月,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国际已完成了收购澳大利亚约翰·霍兰德公司全部股权的交割,这成为中国建筑企业在澳大利亚迄今最大规模的投资,为中国企业进入澳大利亚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提供了便当。
朱宏文还强调,从工程承包到投资,是很大的跨越,挑战也很大,因此企业自身的软实力需要提高,危害管能力也要更深入、更全面。
而这样的机缘似乎只是给大型对外承包商准备的。上海鲁班软件董事长杨宝明体现,因为小企业自身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局限,获得融资支持比较难。在这样的机缘下,小企业应该要考虑怎么成为大企业的供应商。
模式之变:
勉励民间社会资本加入
有机构调研报告显示,未来五到十年,“一带一路”亚洲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需要8000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组建运营被给予厚望,意图缓解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
而事实上,亚开行和世界银行每年只能筹到240亿美元,通过亚投行每年可融到4000亿美元。如果没有资金支持,亚洲基础设施领域的对外承包工程市场时机无法变现。“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猛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已感受到融资渠道欠亨和本钱高等瓶颈制约。”朱宏文如是说。
资金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一大掣肘和难题。“我们应该勉励民间社会资本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方法可以接纳PPP模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体现。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在第六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岑岭论坛上体现,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巨大,简单的投融资模式往往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应该接纳古板和立异模式相结合的方法,不绝探讨新的融资模式。目今,许多国家大力推行PPP项目的融资模式,为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也希望相关金融机构能够不绝立异,研发出更多的适合项目业主和承包企业所需要的金融立异产品,支持国际基础设施项目的生长。另外,除古板的总承包模式以外,可以广泛地探索股权投资、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相助等多种商业模式,为国际基础设施相助增添活力。